房颤是“心房颤动”的简称,是心脏内科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。以下是关于房颤的详细解释:
定义与特点
- 定义: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丧失,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。心房丧失了原有的正常节律,而表现为快速而不规则的跳动。
- 心电图表现:在心电图上,房颤的特征是P波消失,代之以大小、形态不规则的f波。
分类
- 按心室率分类:房颤可以分为快房颤(心动过速的房颤)和慢房颤(心动过缓的房颤)。
- 按持续时间分类:房颤还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、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。
症状
- 房颤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率变高,可达100次/分以上,严重时甚至可高达150次/分以上。
- 许多患者会感到心慌,但也有部分患者心室率并不快,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,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意外发现。
危害
- 心功能受损: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,可导致心排量下降,长期可导致心功能受损。
- 血栓与栓塞:心房丧失规律运动,可于心耳部位产生血液残留,形成附壁血栓。
- 生活质量下降: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,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。
病因
- 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年龄、遗传因素、心脏疾病(如风湿性心脏病、冠心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等)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。
- 此外,情绪激动、运动、手术也可能诱发房颤
- 大连中医药学会中医门诊提示:有以上症状,尽量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